欢迎您访问苏州市农业农村局门户网站! 邮箱登录 用户中心
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看三农

苏州日报报道:进城村民跨过“土门槛”

来源:苏州日报 发布日期:2021-09-14 09:24 访问量:


村庄名片

太仓市娄东街道太东社区

太东社区是个涉农社区,位于太仓市城区中心地带,面积约2.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11212人。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,共有党员164人。近年来,太东社区先后获“苏州市文明社区”“苏州市充分就业社区”“苏州市绿色社区”等荣誉。

太仓市行政中心一路之隔,县府东街北侧,康纪园小区内,200多套“别墅”整齐划一,这是娄东街道太东社区的一处农民集中安置小区。

小区内,道路干净整洁,居民家门前屋后,花草争奇斗艳。藏身太仓市中心地段,这个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居民也无缝融入了城市生活。

“村民变居民,最难的是生活方式的变化。”太东社区党委书记苏林说,社区党委从环境提升着手,一点点引导,进城村民逐渐跨过了心理的“土门槛”,真正融入到城市社区生活。

在居民心里播下“增色添彩”种子

造型丰富的盆景、五彩缤纷的花卉、鲜艳娇翠的绿植……太东社区半泾东园小区的花圃里,居民们种植的花花草草赏心悦目。

这是太东社区去年举行的“晒晒我的宅前屋后”活动成果。去年春天,太东社区出钱购买了一批花草种子,让居民们认领种植,等开花后比拼谁种得好。

新奇有趣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参加。花期一到,居民纷纷拍下自家的花草美图,“晒”在小区的展板上。社区工作人员一一打分,得分高的居民还可以获得洗发水等小奖品。

“社区办这场活动,不仅是为了给小区环境‘增色添彩’。”苏林说。原来,半泾东园小区是动迁安置小区,身份变了,环境变了,但居民的生活习惯一时还转变不过来,喜欢在门前的绿化带种蔬菜,既影响美观,还容易引起纠纷。

“社区党委就想出了‘晒晒我的宅前屋后’这个活动。”苏林说,居民心里播下了花草种子,小区里才能开满花。如今,再也没有人在绿化带上种菜,小区面貌焕然一新。

相比绿化带种菜,更加影响小区环境的是违章搭建。不少住户在空地和路边私搭乱建,不美观不说,还影响了交通出行,安全隐患也大。

太东社区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,劝说居民配合拆违。“社区工作人员全天候驻扎,拆违户想什么时候谈,就什么时候谈;想到哪里谈,就到哪里谈。”苏林说。

原本以为是有人眼红自家的门面房租金,居民尹友生一直不愿意配合拆违。

当看到社区干部和小区党员带头先从自家的违建拆起,尹友生才理解了社区的做法。他自己动手,帮助工作人员拆除了私自建的门面房,“大家都拆了,我不能做钉子户,我也一定配合。”

从去年11月至今,太东社区共拆除4000多平方米的违建,半泾东园小区实现所有住户100%自愿拆除。“违建拆干净了,道路更开阔了,花草长起来了,小区越来越漂亮了。”尹友生说。

45户居民抱团从“失管”到“共管”

沿着扬州路,从半泾东园往北,不远处就是津华园小区。最北边,两栋居民楼被隔在了小区围墙之外,孤零零地矗立着。

“虽然属于津华园,但因为建得早,位置又特殊,一直就这么尴尬地在小区外面。”楼里的居民王坚告诉记者,因为在小区围墙外,津华园的物业管不到这两栋楼。

一堵围墙,让两栋楼处于失管的窘境。但日常管理还要维持,社区党委决定在这里试点居民自治。

楼里的热心居民管中一被社区相中成了自治的带头人。由她牵头,两栋楼45户居民建了个微信群,每家派出一个代表,群里有事一起商量,并轮流负责两栋楼的日常巡查。

“有了微信群,不管是邻里纠纷还是公共事务,都一起商量着解决。”管中一说,有了微信群之后,不仅仅是楼道环境改善了,两栋楼的其他公共事务也都一呼百应。

开放式的环境,出入没有门禁,两栋楼本就不够的停车位,常常被外来车辆占据,住户们下班回到家,经常一位难求。

“最好能建一个道闸,大家一起出钱。”这个建议在微信群里提出来,大家马上开始讨论具体的计划:懂工程的对位置规划提出了建议,做过会计的计算每家每户需要分摊的费用,当律师的针对法律问题给大家解疑……

最终,住户们一起出钱建起了智能道闸,本小区住户的车辆报备车牌号可以自由出入。同时,又和隔壁的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沟通好,夜间共享停车位,困扰大家多年的车位紧张问题,迎刃而解。

近期疫情防控压力大,群里一番商量,主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登记。一栋楼里都熟悉,哪一户有租客,租客是哪里人、在哪里上班等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
孩子吵架了、装修扰民了、谁家的水管漏水了……一栋楼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可以在群里解决,邻里之间吵得不可开交的画面越来越少。“从‘失管’到‘共管’,现在大家的关系越来越好了。”管中一说。

从居民交叉考评到小区自治尝试

津华园的试水成功,让太东社区对推行居民自治有了更大信心。

“半泾东园、半泾西园、康纪园这些农民安置小区,虽然社区统一聘请了物业公司,但管理效果一般。”太东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宇斌说,从村民到社区居民,许多人的观念还没有改变。

这几年,社区有意逐步引导居民参与到小区的日常管理中。

“去年开展的‘晒晒我的宅前屋后’活动,最后大家的评分就和股份合作社的年底分红挂钩。”王宇斌介绍,分数高,分红就多,“虽然相差不太大,但邻里之间肯定要比一比。”

另一套交叉考评的办法,则让几个农民安置小区之间,开始暗暗竞争。

每年底,社区邀请小区的居民代表,参加对其他小区的各项考核。像人居环境、文明创建、拆违整治等重点工作,主动邀请居民参与现场考评。

一方面,社区的公平公正深入人心。“别的小区做得怎么样,光靠我们说居民不一定相信,他们自己来看了就清楚了。”苏林说,以后开展类似的工作,他们就有了心理预期,减少了矛盾。

另一方面,通过交叉考评,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明显提高。这为社区接下来的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
苏林告诉记者,社区打算参照津华园的经验,在半泾西园试点居民自治。

“通过交叉考评,居民对社区的管理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知道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。”苏林说,小区的物业全靠业主自己代理,自己管自己的家,更加上心、更加负责。

同时,小区将省下来的物业费聘请小区里有经验的住户负责保安、保洁、财务等工作,既能解决小区管理难题,又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难题。

“有了之前的基础和津华园的成功经验,相信几个农民安置小区的居民能管理好自己的小区。”苏林说,通过居民自治,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,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。

相关稿件
扫码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