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图片新闻

“一米菜园”种出美丽乡村

来源: 引力播 发布时间: 2025-06-19 13:31:52 访问量:字体

早上6点刚过,昆山玉山镇新乐村村民老张已在他精心侍弄的菜畦里忙活开了。一方田地被竹篱笆围拢得齐齐整整,茄子紫、辣椒红、青菜绿,在初夏的阳光下鲜亮欲滴。“自家吃不完,还能给市里的亲友,给在外地的儿子尝尝家乡味。”老张摩挲着鲜嫩的菜叶,言语间满是欣慰。这一畦菜,是亲友们四季的念想,更是他扎在这片热土上的根,牵系着浓浓的乡愁。

这块方寸之地,是老张的“心尖尖”,更是新乐村探索乡村治理新路的“试验田”。放眼整个苏州,像这样的“一米菜园”,正从千家万户的房前屋后、各个村庄的闲置角落“生长”出来。据统计,到目前苏州共有近1000个村庄打造了12.87万亩的“美丽菜园”,阡陌纵横间书写着环境整治、村民自治、乡风文明的“大文章”。

方寸之间:闲置地安放几许乡土情

“村民们对这片土地,骨子里有份放不下的情结。能在家门口拥有自己的菜园子,是许多人的念想。”新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顾振超道出了村民的心声。村里盘活闲置土地,将这份“菜园梦”照进现实。通过整治规划,目前新乐村建成集中连片菜园60亩。菜园内灌排设施齐全、绿色防控全面覆盖并配套水车等造景,使绿色防控与景观小品相得益彰。值得一提的还有菜园门口那张醒目的星级评定公示栏——通过与农户签订承诺书,新乐村创新推出积分管理制度,将菜园整洁度、参与公共农具设施维护等纳入公约,形成“共建、共管、共赢”的良性循环。

“过去只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,现在?整个菜地都是咱的‘脸面’!你看看这多整齐!”菜畦边,一位正在锄草的村民直起身,抹了把汗,话语里透着自豪。这方被精心打理的菜园,已不仅是村民的“蔬果篮子”,更成为“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”和“农业科普教育基地”。水车悠悠转动,造景与实用功能相得益彰。村民们在此收获的远不只餐桌上的新鲜时蔬,还有亲手创造美好的幸福感。

田园美学:以“小菜园”提升“大环境”

在张家港常阴沙常北社区,村民老何家的菜地篱笆上挂着“年代记忆菜园”小木牌。据介绍,常北社区巧妙盘活闲置土地资源,打造的“年代记忆菜园”“良叔家菜园”等特色菜园,像一幅幅镶嵌在屋舍间的微型生态画卷。同时,老式农具的点缀、传统菜种的复育,让“一米菜园”更具美感。老何说,以前各家的房前屋后,都各自种自家的菜,而现在有了规划管理,菜园颜值不断上升。

常北社区副书记张紫苑说,通过“党员带头+群众参与”的模式,一套长效管护机制落地生根。篱笆由谁修缮维护?作物轮种如何安排?都在村民共商共议中形成默契。整齐的围栏、品类丰富的时令蔬菜,让村庄焕发出更加清新质朴的田园美学,也增加了村民对共同家园的归属感,是乡风文明在新时代融入日常的朴素表达。

功能共享:架起城乡融合“彩虹桥”

周末时候,走进位于张家港杨舍镇百家桥村的“再美菜园”,种着各种应季蔬菜的“共享菜地”映入眼帘,城市“小农人”们三五成群地正在进行采收。“我和朋友一起认养的,今天过来收些新鲜蔬菜,准备下一周的新鲜食物。”市民郑佳告诉记者,这里环境优美,劳作后还能喝喝茶、聊聊天,让身心得到放松。泥土芬芳中,亲子采摘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。

“再美菜园”已经超越了食材生产的单一功能,成为城市居民体验农耕文明、学习自然知识的沉浸式课堂。百家桥村村委会主任张洪忠介绍,村里将规划无序、品种单一的零星自留地,重新整合规划成23亩“再美菜园”智慧农庄,采用“共享菜园”模式,由城镇居民认养种植。每到周末,过来找寻野趣的孩子很多,尤其是10岁以下的小朋友,对乡野和大自然都充满了兴趣。翻土播种、亲子采摘,这片菜园成为连接城乡情感的质朴媒介。

在苏州,这样的乡村菜园还有很多,它们各具特色。“番茄偏爱阳光,我偏爱你”“包你有茄,包你有钱”杏市村田间指示牌让人记忆犹新;“汤家浜共享菜园”“河西菜园子”村民在房前屋后当好“主人翁”;“知农事、学农耕、惜农食、享农趣”莲花庄社区不时迎来从幼儿园里来的“小小农夫”。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继续推进“一米菜园”“美丽菜园”建设,并对建设早、设施旧、破损多的菜园进行优化更新,努力让它们成为美丽乡村的鲜明标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