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处站动态

秋播麦田杂草防除意见

来源: 苏州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发布时间: 2024-10-29 15:40:01 访问量:字体

近年来,受除草剂抗药性发展、极端异常天气频发、轻简化栽培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,麦田杂草发生程度和防除难度不断加大,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。当前秋播在即,各地要按照省、市稻麦田草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的要求,坚持“前封后杀、周年综合治理”的原则,分类指导、分区施策,扎实做好秋播麦田杂草防除工作,夯实来年夏粮丰收基础。

一、绿色生态控草措施

1.优化作物布局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,合理调整重草田轮作品种,降低农田杂草发生基数;科学安排作物茬口,为开展土壤封闭除草提供充裕的时间窗口。

2.提高整地质量。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(或深旋)整地,至少3年深翻一次,将还田稻草和杂草种子翻入深土,并将板结土块进行碎土,具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、压低杂草种子萌发率、提高土壤封闭效果和减少小麦冻药害等效果。

3.加强田间管理。合理控制播种量并科学施肥,提高小麦生态位竞争力,培育壮苗压草;清除田边、沟渠杂草,降低杂草发生基数;及时开展清沟理墒,完善沟系配套防止积水,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,提高杂草防除效果,同时降低药害风险。

二、封杀结合化除技术

坚持“土壤封闭为基础、茎叶处理为补充”的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,当前抓好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,冬后科学指导茎叶处理补充除草,为科学防控麦田杂草争取主动。

1.土壤封闭处理。小麦播后苗前,在土壤墒情适宜时,可选用氟噻草胺、异丙隆、苯磺·异丙隆、吡氟酰草胺等药剂进行封闭处理,将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,每亩用水量30~40kg为宜。对播种后墒情不佳,无法开展封闭处理的麦田,可在小麦齐苗期,选用吡酰·异丙隆、异隆·丙·氯吡或“异丙隆+封闭药剂”等具有封杀双重作用的除草剂品种或复配剂进行封杀结合除草,既可防除未出苗的杂草,又能控制刚出苗的杂草。要把应用土壤封闭技术作为麦田除草的基础措施,达到省工节本、减少药量、提升效果的目标,土壤封闭每亩用水量20~30kg为宜。

2.杂草茎叶处理。小麦3~5叶期,根据田间残留杂草种类合理选择除草剂品种开展化除工作。禾本科杂草较重的田块,可选用唑啉草酯·炔草酯、二磺·甲碘隆、环吡·异丙隆等药剂进行防除;阔叶杂草较重的田块,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、双氟·氟氯酯(需加专用助剂)、二氯异噁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。茎叶处理应作为补充措施科学应用,每亩用水量15~20kg为宜。

三、注意事项

1.加强安全用药管理,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,以免影响效果或产生药害。

2.把握最佳防治适期,依据田间草相,选择针对性强的高效除草剂配方施药,坚持不同作用机理或不同杀草谱的除草剂合理混用,提高防控效果。

3.不得把包含同一有效成分的不同商品药进行混配使用,以免用量超标产生药害。

4.选择在气温5℃以上的晴好天气施药,避免在寒流前后,尤其是秋冬季第一次强寒流前后用药,异丙隆、甲基二磺隆、二磺·甲碘隆等药剂易产生冻药害。

5.避免在田间积水未排尽时用药,防止湿药害。

6.避免在阴雨天、大风天用药,以防药效降低和雾滴飘移。

7.优先选用安全高效自走式高地隙植保机械或背负式喷雾器等药械,保障施药的均匀性和着靶率。

8.农药包装废弃物应回收处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