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大面积水稻将进入拔节长穗期,多种病虫开始集中危害,其中稻纵卷叶螟在局部田块虫卵量较高,纹枯病在水稻搁田复水后也进入快速上升阶段。为此,各地应根据田间实际情况,细化技术措施,强化分类指导,切实打好当前水稻病虫总体防治战,减轻后期防治压力。
一、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
1.稻纵卷叶螟(一类病虫)智能性诱测报及人工赶蛾蛾量分别从8月2日、8月3日开始迅速上升,出现五(3)代纵卷叶螟蛾峰,高峰日为8月8日,平均亩赶蛾量199头,最高田块2230头。8月10日系统调查,系统田和预测圃平均虫卵量分别为158.1和241.2头·粒/百穴,列近十年第4位。大面积普查不平衡性较大,一般田块虫卵量低于150头·粒/百穴,但个别严重田块近千头·粒/百穴,以1~2级卵为主,其次为1龄幼虫。结合田间调查和赶蛾数据分析,近期将进入低龄幼虫孵化高峰,预计五(3)代纵卷叶螟中等发生,局部偏重。
2.纹枯病(二类病虫)目前水稻长势嫩绿,搁田还水后田间小气候高温高湿,极有利于病害发展,预测圃纹枯病上升极快,8月5日平均病穴率2.3%、病株率0.2%,8月10日已分别上升到14.7%、13.9%,是5天前的6.3和8.6倍。经过第一次总体防治,系统田病害发展情况较为平稳,8月10日平均病穴率7.44%、病株率1.6%,是5天前的1.5和1.4倍,列近十年第8位。目前纹枯病已进入发病高峰,部分种植密度大、搁田不到位的区域将偏重发生。
3.稻飞虱(一类病虫)据灯诱监测,截至8月10日平均单灯累计诱到白背飞虱263.02头、褐飞虱3.83头,分别列近十年第6、第10位。目前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,褐飞虱无明显迁入峰。8月10日调查,系统田平均虫量白背飞虱31.1头/百穴、褐飞虱1.3头/百穴,预测圃白背飞虱57头/百穴、褐飞虱3.8头/百穴。虽然田间虫量总体不高,但由于褐飞虱还存在后续迁入的不确定性,后期的潜在威胁仍然存在,因此仍需压低当前本地虫口基数。
二、防治意见
针对当前水稻病虫发生发展趋势,要坚持“统筹兼顾,压前控后”的策略,在推广应用种植香根草、安装害虫性诱或食诱装置、使用生物药剂等非化学防控措施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水稻病虫第二次防治总体战,减轻后期防控压力。
1.防治对象:主攻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,兼治稻飞虱。
2.防治适期:大面积宜在8月13~16日,8月25日前破口的田块可提前2天用药。
3.药剂选择:防治稻纵卷叶螟宜在氰虫·甲虫肼、四唑虫酰胺、短稳杆菌等药剂中选择用药;防治纹枯病宜在噻呋酰胺单剂或复配剂、井冈霉素单剂或复配剂中选择用药;防治稻飞虱宜在金龟子绿僵菌、氟啶虫酰胺单剂或复配剂、呋虫胺复配剂中选择用药。
三、注意事项
1.高温天气应在早晚时间用药,并做好安全防护,确保施药安全。
2.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。
3.用药时田间要建立水层,喷药要兑足水量,确保全田喷匀。
4.应充分考虑后期用药安排,做好科学轮换用药的规划。
5.施药后6小时内如遇雨,应及时进行补治。
6.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,沿太湖、阳澄湖、澄湖等区域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。
7.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。